【護理小知識】潮濕天氣如何預防長者關節痛? 🌧️👵

【護理小知識】潮濕天氣如何預防長者關節痛? 🌧️👵
關節炎
稱謂*
姓氏*
名字*
聯絡電話*
電郵地址*
服務內容*
可聯絡時間*

每到春季,香港的相對濕度經常高達80%以上,這種潮濕天氣特別容易引發長者關節疼痛加劇。許多患有退化性關節炎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長者都會發現,在這種天氣下,關節變得更加僵硬、腫脹,活動時疼痛感明顯增加。

這種現象背後有科學依據:潮濕環境會導致關節周圍組織水腫,增加關節腔內的壓力;同時氣壓變化也會刺激關節內的神經末梢,讓疼痛感受更加明顯,特別是膝蓋、手指等承重或經常活動的關節,症狀往往更為嚴重。

一、居家護理實用技巧

1.溫熱療法:

每天早晨起床後,可以用40°C左右的溫熱毛巾敷在疼痛關節上15分鐘。這個溫度既能促進血液循環,又不會造成燙傷。熱敷後配合輕柔的關節活動,如手指伸展、腳踝畫圈等簡單運動,能有效減輕晨僵現象。

2.環境控制:

保持室內濕度在50-60%最為理想。建議在長者常待的房間使用抽濕機,特別是在雨季要定期除濕。浴室是最容易滑倒的地方,除了加裝防滑膠墊外,也可以在牆邊安裝扶手,讓長者洗澡時更有安全感。

3.輔具使用:

對於膝關節疼痛的長者,可以考慮使用護膝帶提供支撐。步行時使用四腳拐杖能有效分擔關節負重,減少疼痛。選擇輔具時最好有專業人員指導,確保尺寸和使用方法都正確。

二、飲食調理建議

春季養護關節,飲食調整也很重要。建議多攝取以下食物:

– 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,如三文魚、鯖魚,每週吃2-3次

– 具有抗炎作用的薑黃,可以加入溫牛奶中飲用

– 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、橙子,有助於膠原蛋白合成

要避免的食物包括:

– 高嘌呤食物如內臟、濃肉湯,容易引發痛風

– 過量咖啡和酒精,會加速鈣質流失

– 高鹽食品,可能加重水腫情況

三、專業護理支援

當居家護理效果有限時,建議尋求專業協助:

1.物理治療:註冊物理治療師可以評估關節狀況,設計個人化的復健計劃。包括熱療、電療等儀器治療,以及針對性的運動指導。

2.護理服務:專業護理員可以協助長者進行日常關節保健,如協助熱敷、陪伴散步運動等。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,還能提供沐浴、更衣等生活協助。

3.家居評估:職業治療師可以到家中評估環境安全性,建議適合的輔具和家居改造方案,預防跌倒等意外發生。

潮濕天氣確實會為長者關節帶來不適,但透過正確的護理方法,完全可以減輕這些困擾。如果症狀持續或加重,建議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。照顧好關節健康,才能讓長者保持活動力,享受優質的晚年生活。

如需更多關節護理建議或專業服務資訊,歡迎隨時與我們的護理團隊聯繫。讓我們一起為長者的關節健康把關!

稱謂*
姓氏*
名字*
聯絡電話*
電郵地址*
服務內容*
可聯絡時間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