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湊B小貼士】改善孩子飲食習慣,避免6大飲食地雷!🍽️

【湊B小貼士】改善孩子飲食習慣,避免6大飲食地雷!🍽️
稱謂*
姓氏*
名字*
聯絡電話*
電郵地址*
服務內容*
可聯絡時間*

不少爸媽都面臨孩子不愛吃飯的問題,為怕孩子營養不夠,常常花費很長時間讓孩子吃完一餐,但這種方式有時更加會有反效果,以下6個飲食地雷,可能正是讓孩子對吃飯產生抗拒的原因,爸媽快來自我檢視一下吧!

飲食地雷1:給孩子吃零食 🍫

在正餐以外的時間給孩子吃零食,容易導致他們吃不下正餐,並養成「不吃正餐沒關係,餓了有零食可吃」的習慣。

正確作法: 制定零食規則,例如表現良好時才給予少量零食,同時請全家人一起配合,包括祖父母和親戚。

飲食地雷2:用卡通、玩具哄BB吃飯 📺

有些爸媽在孩子不願意吃飯時會播放卡通或給予玩具,藉此吸引孩子的注意力。然而,這些方式無法幫助BB養成良好的吃飯習慣,反而讓爸媽需要不斷尋找新奇事物來哄孩子吃飯。

正確作法: 吃飯時只讓孩子專注在食物上,一開始可能不容易,但建議爸媽持之以恆,如此一來也有助於了解BB的吃飯習性,漸漸掌握餵食的訣竅。

飲食地雷3:用餐環境干擾太多 🗣️

如果用餐時討論開支、工作瑣事或是聊天過多,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,使BB覺得吃飯是一件無趣的事。

正確作法: 用餐時,所有人都應專注在進食上,話題可圍繞著食物,例如:「紅蘿蔔煮得真好吃」、「雞肉好香嫩」,也可詢問孩子「好吃嗎?」藉此提升BB的參與感。

飲食地雷4:飲食無變化 🍛

如果長期給孩子吃一樣的食物,他們可能會感到厭倦,從而對吃飯失去興趣。

正確作法: 嘗試加入新食材和新料理,讓孩子對吃飯保持興趣,同時確保飲食均衡。

飲食地雷5:吃飯時讓孩子有壓力 😓

有時爸媽太忙或失去耐心,會催促BB快點吃或強迫餵食,或者給孩子太多飯量並規定吃完,這些會讓孩子在壓力下吃飯,長期下來自然會不愛吃飯。

正確作法: 營造愉快、正向的用餐氣氛,避免使用負面言詞如:「快點吃」、「沒吃完不能玩玩具」、「再不吃我要生氣了」。建議少量多次給予飯菜量,讓孩子在吃完時有成就感,逐漸喜歡上吃飯。

飲食地雷6:吃飯時間無限延長

為了讓孩子吃完一頓飯,許多爸媽耗上大量時間餵食,擔心孩子營養不夠。但時間一拖長,孩子反而更無法專心吃飯,可能把飯含在嘴裡不咀嚼,或玩手邊的餐具,一頓飯可能要耗上1小時甚至更久。

正確作法: 訂出用餐規範,為每餐設定用餐時間,例如40分鐘(可視情況調整)。時間一到就收起食物,即使孩子肚子餓也不給予零食,必須等到下一餐才能吃飯。爸媽不用擔心BB挨餓,因為他們有天生的本能,會漸漸學會在正餐時間吃飽。

希望這些小貼士能幫助爸媽改善孩子的飲食習慣,讓孩子吃得開心,長得健康!🥰

稱謂*
姓氏*
名字*
聯絡電話*
電郵地址*
服務內容*
可聯絡時間*